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楚商风采

李靖伟:钢铁报国志 柔软利他心

信息来源:         时间:2023-11-11 10:25:19        阅读:

              这是一位有使命、情怀的追梦人。他立足科技创新的源头,以先锋的姿态奔跑在“科技强国”之路上,誓将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为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

这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甘于拼搏进取,勇于自我革命,凝聚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将无限热忱投入到科技创新事业当中,接受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双碳承诺”的时代召唤,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谱写出一支民营企业自强不息的铿锵战歌。


 

上海新富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靖伟

1972年生于湖北浠水,上海新富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至2015年在新加坡经营国际贸易和汽车制造业,自2015年始回国,着力于打造以供给侧结构改革理论为指导,集供应链、中新超高强材料研发、热成形及专用车制造、汽车销售服务以及智慧物流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现实际控制链内企业32家,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担任重庆綦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湖北商会第五届常务副会长、上海市黄冈商会会长、上海市浠水商会会长、黄冈楚商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物质保障。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我国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置身于新的全球格局之下,处在“双碳”目标倒计时的新历史阶段,如何尽快找出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不仅关系着当下的繁荣与安定,更关乎人类未来的何去何从。


面对这一严峻的时代课题与行业挑战,以董事长李靖伟为核心的上海新富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新富集团”)追梦人,才学与情怀双轮驱动,深植于钢铁工业,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攻坚克难,劈波斩浪,推出了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强热成形工艺技术,并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形成了超高强材料研发、热成形及专用车制造、汽车销售、智慧物流应用及供应链互为补充、生生不息的五大业务板块,不仅为超高强材料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找准了突破口,而且能够系统解决汽车(特别是商用车)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从业者幸福指数等问题,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贡献了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释放出这样一记足以炸响行业发展新秩序的春雷?为什么该企业能够迅速异军突起?它成功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奥秘?透过这位民营企业掌门人的所思、所言及所行、新富集团的过硬产品与技术研发以及新富集团高管层的集体风貌,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由此,看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未来,感受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下相互应和的创业激情,奋斗热忱以及无我利他的初心。


李靖伟参加行业论坛并发表讲话


“此身愿作梅花种,引得百花耀物华”

 破解行业难题 摆脱“卡脖子”命运


立足重工业,创业至今无对外融资和借款,全产业链发展,每十年进行一次自我革命……构成了笔者对新富集团的初步印象。这些关键词杂糅于一体,构成了一幅恢弘壮阔又遥远莫测的画卷。然而,对于外行人而言,单凭冰冷的数据、精美的产品外观以及成熟的生产管线,很难看出新富集团与同类企业之间的差别,很难确知其核心技术的魅力及其时代意义所在,也很难将庞大的合作伙伴阵营、良好的企业口碑、缜密的产业链布局规划与这样一位老板联系在一起——他身材清瘦、笑声爽朗,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真性情。他是怎样带领企业一路闯过风雨、走上世界钢铁工业最前沿的?其旺盛的活力、热衷于自我挑战和自我施压的拼搏劲儿又是怎样形成的?!


“‘一体热成形,新富全世界’。我们公司就是做超大一体化热成形产品的,‘热成形’就代表‘超高强’。在专业领域,人们一听说‘热成形产品’第一反应就是‘超高强钢’。我们就是要做最好的东西服务全世界,实现一起幸福。”笔者在新富集团会议室甫一坐定,李靖伟就如此富有激情地阐述公司名字的由来与寓意。显然,他的事业围绕“一体热成形”展开并以此为傲。


过去,受粗加工工艺和产量低所限,我国钢铁工业一直面临污染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在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车轴、轴承等抗疲劳高强钢相关需求方面一直依赖进口,即便是圆珠笔笔头这样的小部件,几年前也还完全依赖进口。


随着技术的发展,尽管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用量不断增加,但高强度钢以具有高减重潜力、高碰撞吸收能、高疲劳强度、高成形性及地平面各向异性等优势,仍然是轻量化制造的主要材料。


然而,高强度钢板的成形加工是普通冲压技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抗拉强度150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只能采用热成形工艺且要使用专门的热成形模具和装备。而热成形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优势的集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道难题。


伴随着环保、节能及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党中央一方面要求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立足于钢铁工业,李靖伟深知在生产端解决热成形这一技术难点和痛点何其迫切和必要。为此,他在新富集团内提出了打造超高强材料有效供给新经济体系的发展理念,率先为践行双碳承诺给出了解题思路:在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在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在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三者协同发力,最终实现降低全产业链的碳排放。


通过热冲压成形技术获得的超高强钢,具有实现超高强度成形、成形质量高、设计轻量化、综合成本低等优势,能很好地解决冷成形高强度钢板室温下变形能力差、成形压力大、容易开裂、复杂零件回弹等问题。但是,它的优势越突出,其相应的工艺、材料及设备制造就有多艰难。针对小零件热成形技术应用成熟而大零件应用相对空白、缺少大零件热成形所需的压机装备、缺少大零件的而成形应用相应钢材、大零件热成形技术开发存在挑战等难点,李靖伟集结一群具有高理论水平的实战派,攻坚克难,最终逐一破解,给出了一系列的“新富方案”。


2020年,新富集团的第一批热成形技术制造的大型车身零部件锻造成功,2021年开始应用在国内的商用车上。上海第一批限重限载货车,有三分之一就是用的热冲压一体化成形钢板,质量减轻一半,同时价格也下降了一半。


 

新富集团不但可以生产超高强和耐磨性相匹配的大型轻量化商用车车厢等钢材,还成功开发了热成形生产线和相关设备,拥有数十项发明技术专利,其中,在产线创新方面,拥有一项“国内首创”和一项“世界首创”研发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门的奖励。


目前,作为钢铁产业链上一家新秀企业,针对为什么要在生存与发展的艰难阶段还愿意花大力气搞科研、重拳锻造关键技术的问题,李靖伟表示,“唯有创新才能保障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一直走向蓝海。”

 

“男儿自应多锐志,劈波斩浪勇向前”

 以前瞻性思维 迎击未来挑战


搞科技创新固然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的长治久安,但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一头扎进钢铁工业并不惜代价搞科技创新,令人敬佩的同时又不禁为之捏把汗:为什么非钢铁不可?一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究竟靠的是直觉判断还是外在刚需?


李靖伟在创业路上已摸爬滚打了30余年,进军钢铁工业也有近20年的光景,他对这一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肯定要扶持钢铁产业发展。未来,中国肯定有能力对外出口钢铁。”他对钢铁工业的未来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国内市场体量大,这是别的国家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而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拿来主义’‘复制—粘贴主义’都行不通了,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把每一个环节都压缩到极致,需要开展大量的细化工作。未来,每个行业、每个部件出现缺陷或不足都要追责。”谈起创新,李靖伟的口吻里不经意地透出一丝快慰的感觉来,这是因为他们在这条艰难而辛苦的路上品尝到了推动行业发展、创造社会效益的喜悦与幸福感。


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油耗、排放和安全的三大社会问题。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消耗石油数量7亿吨,其中进口约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而同一年汽车工业运行排放二氧化碳约8.82亿吨。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交通运输部早在2016年就针对道路车辆的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发布了标准化法令法规,另一方面则是商用车主机厂及改装厂迫切需要整车减重方案及产品供应商。


新富集团应时而动,为时代之需提供解题思路。他们将热成形技术率先应用到商用车车厢,取得了可喜成效。城市渣土车的翻斗从4.35吨减到2吨,铁矿石运输车翻斗从9.7吨减到4.5吨,其轻量化效果在当前国际范围属领先水平。牵引车车厢全部采用热成形超高强材料后,其强度比从前提升了2倍,而车身整体质量降低800千克,运输效率提升了30%。红岩自卸车采用热成形超高强材料后,抗拉强度是普通锰钢板的3.5倍,车身整体质量降低1000千克,燃油消耗降低8%。

在理性化的数据之下,是李靖伟对社会基层群体及其幸福感的高度关注:“货车运输是一个高危行业,你我的生活都离不开货车和司机,而他们为小家生计奔波四方,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但是他们被社会依赖,却不为社会所尊重。截至2016年末,我国拥有载货汽车1351.77万辆,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中国货运总量的76%是靠3000万卡车司机的公路运输完成的,但是他们却像是城市的隐形人,平时见不到孩子,三餐不继,常年跑在公路上,城市限行和大货车白天不让进城等政策使得他们离群索居……”


早在1990年代初,李靖伟高中尚未毕业迫于生计就加入到了打工大潮之中,从最初的建筑行业到铁矿石贸易、再到后来的汽车供应与销售,一路走来深知基层工人的心酸与苦楚。至此,才真切理解他口中“幸福全世界”的内涵及其美好愿景。


高强钢和超高强钢具有无限广阔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它可用于技术难度大的码头起重吊、海上风电、长臂起重吊、钻井平台和海上起重吊等方面,涉及军用、民用的生产、运输、军民融合重要领域的用钢替代,替代市场巨大。有行业专家分析,未来每年替代市场的份额约在5万亿—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掌握了超高强、超大型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的完整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新富集团在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方面已全线开发,面向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农用机械、工程机械、铁路、公路建筑、物流行业等均推出了对应的整体轻量化解决方案。李靖伟表示,该技术的产业化将使我国现有装备制造业减少30%—50%的用钢量,亦可大幅降低移动装备的能源消耗量,这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他坦言,深耕钢铁行业抓科技创新,着眼点不是让社会拥有多少车量,而是目标直指精准有效,让每一台车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我们就是要坚定地做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推动者。”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企业家的情怀——哪里有社会需求和时代召唤,哪里就有新富集团的企业使命。



“风流不在一时盛,躬行万里可致远”

 自我革命 永续发展


“我的团队特别好!”这是笔者跟李靖伟初见面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彼时,他风尘仆仆刚从上海出差回到邯郸生产基地。再看围到他身边一起打拼事业的,有来自国企的高管,也有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的高级工程师,有从客户身份主动转化过来的合伙人……不禁让人暗暗赞叹,相较于其累累研发硕果而言,或许该企业最大的成功当属“人和”。



“在我们团队里,既有八旬老翁,也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老、中、青层次很分明,分工也明确。我们团队很有科学精神,他们有性格,更有能力,敢想敢干,有不同意见敢跟我据理力争……”次日,在正式的采访中,李靖伟掩饰不住对团队的欣赏,对高管们的优点如数家珍。


性格冷静内敛的集团总经理伊明升就是主动放弃国企单位的发展空间,作为搭档参与到新富集团的创新事业当中的。在他眼中,掌门人李靖伟最令人欣赏的特质就是“百折不挠”,“他总是会千方百计地去解决问题,不管遇到多大阻力,不到最后一步不会认输。”二人组合在一起,一个开放热情,一个内敛冷静,构成一对“黄金组合”。别看性格上差异明显,但就公司发展的远景规划却有着共同的热情,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


       基于前期坚实的积累,新富集团业已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及超高强材料研发、热成形及专用车制造、汽车销售、智慧物流应用及供应链五大板块循环发展的业务链条。还构建了“一站式超级市场”的经营模式,将当前各种类型的二十多种钢铁产品出口到中国台湾地区、巴西、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中东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新富集团还与重庆科技学院、南京水云运输研究院、中国交建集团、中国中铁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北汽集团等形成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1年9月,新富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开始建设重庆綦江、河北邯郸冀南新区第一批汽车轻量化产业基地。而本刊记者采访李靖伟所在的邯郸冀南新区基地,作为“世界首台套轻量化、超高强、超大型零部件制造生产线”,将于今年12月正式投产,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示范项目。



在重庆,新富集团还成立了中新(重庆)超高强材料研究院,旨在以超高强材料与工艺装备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引领,联合全球该领域的先进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及重点企业,打造世界超高强材料开发应用的科技高地,为超高强材料工艺制造编制行业标准。来自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悉尼大学等研究机构、院校及单位的院士、专家们欣然应邀,投入到推动研究院的发展建设当中。


李靖伟坦言,尽管资金和开发新领域所需要的认证程序等是公司当前所面临两大问题,但他对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和激情:“未来公司将拿百分之五十的利润用在材料、装备及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尤为关键。我们计划采用一岗多位、一位多岗的A/B角配置,出现突发状况,其他人可随时替补上。在前进的道路上,既要有胆量做、有不怕错的精神,又要谨慎地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和足以让公司垮掉的错误。”


别看李靖伟是一个整日跟钢铁、技术打交道的企业家,骨子里却仍蕴蓄着荆楚文化的诗意与浪漫。在他朋友圈并不高频的分享中,有不少是他有感而发的原创诗词。在参观大冶铜绿山古矿博物馆后,基于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和对钢铁产业的情结,他发出了“炉火烧红八百里,三千年来佑王孙”的慨叹。艰难探索期,他提醒自己“待到功成日,把酒话初心”。企业攀升新台阶时,他感怀天时与人和“燧人虽去薪火传,身越汪洋心作帆。时机一到惊雷起,炉火通红与天连”……


如今,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阶段,向来以每十年要对自己进行一次“革命”的李靖伟有了新的认识:“每一年都是关键之年、拼搏之年,都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所有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好。不光企业领导人如此,每一个岗位都应如此,企业才能一直向前。”



坚持走高科技路线,伴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或将会面临“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等一系列的时代之问,但紧迫感、危机感同时也激发了他迎难而上的使命感与奋斗热望。在跟高管们日常交流中,他常说的是:“再难,能难得过红军过草地吗?”作为抗美援朝老兵的后代,奉献精神、担当精神早已渗透和绵延到李靖伟的血液与基因里。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3年第21期

Copyright © 2016 黄冈楚商联合会  鄂ICP备16013118号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一路8号 服务热线:136072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