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学习

风骨高标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7-11-01 15:44:24        阅读:

              竹与松和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合称为“四君子”。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竹具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高节;“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竹赋坚贞不渝、清高脱俗的品性;“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风来。”竹有不畏严寒、谦虚恭谨的可贵。因此,竹作为一种文学符号,常被古代文人比附于人中君子以寄托情志。

  如“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高节人相重,贞心世所知。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张九龄《和黄门卢侍郎咏竹》)等,皆以竹之清高来表达诗人人生志气的高雅。竹经冬不凋、岁寒益劲的风采和气节之中,亦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政治操守。

  文人爱竹,宋代名士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就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之语。

  再如唐代诗人罗隐的《竹》:“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夏碧琅升。子献残后知音少,粉节霜药漫岁寒。”叹惜王子酞去世以后,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竹年年岁岁都是在严寒中落寞地度过。

  杜甫的《苦竹》作于其寓居秦州期间。“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概写苦竹处境之困顿与艰难,然其顽强自守之态亦隐约可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描绘了苦竹的苦涩、矮小的性状,夏虫因味苦而避,春鸟因丛卑而疑。一避一疑恰从反面肯定了苦竹刚正不阿的品性,隐隐透着一种寒士清高自许的意味。“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展示了苦竹即使遭受不平也宽厚隐忍的一面,体现出诗人温柔敦厚的涵养。“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感伤和悲叹的同时,也有一种慰藉和自许,体现了诗人高洁自守的品性。透过飒飒飘摇的竹影,一个虽遭摧折,却不取悦世俗,隐忍宽厚,坚持操守的高逸之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平生喜画兰、竹。他题于竹画上的诗数以百计,独领风骚。其《竹石图》题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板桥之竹气韵万千,“清香一片萧萧竹,里面阶层终绝尘”,有清气;“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栽”,有野气;“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有寒气;“闲写湘筠个个灵,萧疏清韵玉珑玲”,有灵气。

  板桥的咏竹诗中亦能见到万千情思,“满砚冰花三寸结,为君图写旧清风”,这是怀旧之情;“饮得西江一杯水,如今清趣满林遮”,这是赏识之情;“墨竹一枝酬远意,江南风景近如何”,这是牵挂之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更是流淌着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众生之情。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千百年来,竹正是以其独有的审美情韵,备受世人青睐,成为抒怀言情不可或缺的载体。(晏震宇 肖衡波)

Copyright © 2016 黄冈楚商联合会  鄂ICP备16013118号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一路8号 服务热线:13607255328